徽商是中國商業(yè)史上的著名品牌。在當代中國,有一家國有大型企業(yè)居徽商地,冠徽商名,5年前還號稱年營業(yè)收入600多億元、將沖擊“千億徽商”,如今卻陷入虧損,年收入劇降至不足50億元。這就是安徽徽商集團。
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企的首要職責,徽商集團為何短時間內如此“巨額減值”?《新華每日電訊》記者調查發(fā)現,其中有市場波動的因素,但根本原因是原董事長許家貴、原紀委書記張皓為首的管理層“內控式腐敗”。他們無視風險、虛增業(yè)績、瘋狂尋租,其中僅許家貴一人就造成國有資產損失19.8億元,使一塊國資“金字招牌”幾近被掏空。內部貪腐成風,對外卻極盡粉飾,使“腐敗腫瘤”難以暴露,越長越大直至失控。
徽商集團窩案引起安徽省委高度重視,全面整改行動隨之啟動。目前,徽商集團在新的管理團隊帶領下艱難自救,持續(xù)下滑 ……
